...
前段时间,朋友转发了一则新闻给我看,她所在的城市禁止过年期间放鞭炮、烟花。我看了一下,那则新闻下面,网友们讨论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。
而关于过年的其他话题,同样也被网友们吐槽,“这年啊,越过越没年味儿了。”
细细琢磨,还真发现了一些端倪,不出意外的话,今年春节农村会尤为明显地出现 5 个“怪现象”。
以往说起春运,脑海里立马浮现出火车站、汽车站乌泱泱全是人,大家扛着大包小包,脸上写满归心似箭的兴奋劲儿。
可今年,情况大不一样。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,慢慢的变多的打工人似乎不再热衷回家过年。
今年早在 11 月、12 月,由于活儿少了,留在城里也是干耗着,就提前返乡了。
还有从事建筑行业的老乡,各地新规一出,新楼盘、写字楼啥的开工寥寥,没活儿干就只能早早回老家。
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人,想法新潮得很,觉得在城市过年也舒坦。所以返乡的队伍愈发稀稀拉拉,难怪网友调侃这是“真是冷清的春运”。
那个时候,还没到年跟前,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腌制腊肉、晾晒腊鱼,空气里弥漫的那股子香味,能把隔壁小孩儿馋哭。
外出打工的人回了村,邻里之间串门唠嗑、打牌逗趣,整个村子都透着红红火火的喜庆。
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,平日里吃的穿的和过年没啥两样,过年不再有特殊的“犒劳”意味。
对于过年,似乎都会得过且过,反正和平时差不多,人心也不像从前那般亲近热乎,这年味自然而然就淡了几分。
以往过年,烟花爆竹可是重头戏,尤其是大年三十的除夕夜,噼里啪啦的声响此起彼伏,寓意着新一年日子红红火火。
但现在,各地出于环保和安全的考虑,连不少农村地区都对烟花燃放设了限制,乡村的夜晚一下子安静得让人不太习惯。
就算有些地方没限制,那烟花爆竹的价格也同样是蹭蹭往上涨,大伙都得掂量掂量兜里的钱,不敢敞开了买。
不像过去农村娃皮实敢放烟花爆竹,加上父母担心安全,把孩子看得紧紧的,种种因素叠加,农村过年放烟花的场景越来越少见了。
以前过年,挨家挨户上门拜年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,热热闹闹的,长辈给小辈发红包,小辈给长辈磕头问安,一大家子其乐融融。
可如今,农村人的就业模式变了,大多进了工厂或者单位上班,假期就那么短短几天,基本上没时间一家家去拜年。
只能改成视频通话拜年,虽说方便快捷,也被大家接受,但总归少了点面对面的亲近感。
就算真上门拜年,也是东西一放,待一小会儿就得奔下一家,两三天时间要走完一堆亲戚,只能走马观花,把这过年的传统仪式感冲淡了不少。
以往春节,大伙聚在一起打牌下棋,欢声笑语能把屋顶掀翻,在外累了一年,就盼着过年回家过过牌瘾。
可现在,时间成了稀缺品,回家得忙里忙外整理家务,还得抽空拜年,根本匀不出整块儿时间来打牌。
这可比打牌有意思多了,还不用受冻,于是牌桌前的热闹场景也渐渐成了稀罕事儿。
咱们唠了这么多,其实显而易见,这些变化背后是时代巨轮的滚滚向前,经济、观念等因素交织在一起,重塑了农村的春节模样。
不知道大家所在的农村,是否也有这一些状况?或者大家认为还有啥新变化,不妨在评论区留言分享,咱们一起唠唠这越来越不一样的年。
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,左手执笔右手带娃,喜欢读书、写作、画画、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,内心也要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,关注我,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。